深圳市深普能電子有限公司
聯系人:黎先生 13798509710
周先生 13723766241
楊先生:手機18922836372
電話:0755-89989109
傳真:0755-28830280
郵箱:spn@lgcdz.com
網址:www.54p.cc
地址:深圳市龍崗區南約高科大道56號萬達工業園2棟3樓5樓
深圳市深普能電子有限公司
聯系人:黎先生 13798509710
周先生 13723766241
楊先生:手機18922836372
電話:0755-89989109
傳真:0755-28830280
郵箱:spn@lgcdz.com
網址:www.54p.cc
地址:深圳市龍崗區南約高科大道56號萬達工業園2棟3樓5樓
兩年前,蘋果iPhone8/X系列手機橫空出世,讓不溫不火的無線充電概念再度翻紅?!皵[脫線纜的束縛”一直是無線充電的宣傳語,那么這種充電方式是否真的“自由”呢?實際上,現階段市面上商用的無線充電技術仍不能讓你完全擺脫“束縛”。
主要表現在:常見的電磁感應技術無線充電最大充電距離僅為10毫米,充電時手機必須放在無線充電面板上;無線充電器包括插頭、數據線和底座,其尺寸并不算小,不適合室外工作的人士攜帶;無線充電能量轉化率大約在65%-75%之間,較低的轉化效率會引起充電底座發熱,可能會加速手機電池耗損……如果這類問題得不到解決,無線充電將很難取代有線充電。
“技術還不夠完善”對無線充電產業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近日,《國際電子商情》小編匯總了無線充電全產業鏈信息,簡要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無線充電產業鏈現狀。
其實,早在1890年發明家、物理學家尼古拉·特斯拉(1856.07.10-1943.01.07)就提出無線充電的概念,雖然從理論上看其觀點具有可行性,但是由于條件限制最終未能實現。2007年,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有了新突破,迅速推動了無線充電的研究和應用。此后,各無線充電聯盟成立,并相繼制定了標準。2017年10月,支持Qi標準的iPhone 8、iPhone 8 Plus和iPhone X發布,無線充電重現在大眾視野。到現在,無線充電在智能手機、TWS耳機、智能手表等消費類產品上有了商用。
無線充電技術主要有四種:電磁感應、磁場共振、微波方式、電場耦合式。其中,電磁感應、磁場共振是當前應用得最多的技術。
電磁感應:電流通過線圈時會產生磁場,新生磁場對附近的線圈產生感應電動勢從而產生電流,電流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。支持Qi標準的無線充電是電磁感應式,該方式轉化效率較高,但傳輸距離僅在10mm范圍內,且對擺放位置要求高,只能對準線圈一對一進行。該充電方式較多應用在智能手機、手表等適合小功率無線充電的產品上。
磁場共振:該技術由能量發送裝置和能量接收裝置組成,當兩個裝置的頻率相同或在特定頻率共振時,就能進行電能傳輸。這種充電方式傳輸距離較遠(≤5m),支持多個設備同時使用,其傳輸功率較大,適合遠距離、大功率充電,多應用于新能源汽車。不過,這種充電方式效率較低,傳輸過程中有較大的損耗,且距離越遠、傳輸功率越大,損耗就越大。另外,還要對使用的頻段進行保護,以免受外界因素干擾。
表1 四類無線充電優缺點
當前主流的無線充電標準有:Qi標準、AirFuel(AirFuel Alliance)、iNPOFi(invisible power field )技術、Wi-Po技術。
Qi是由無線充電聯盟(WPC,全稱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)推出的“無線充電”標準。當前,在中國Qi無線充電器主要應用在手機領域。在通用性方面Qi具備優勢,任何品牌的產品,只要有Qi標識都可使用Qi無線充電器,并隨著技術的持續發展,未來包括相機、電腦在內的多類產品都將能使用Qi無線充電器。
AirFuel標準由無線電力聯盟(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,A4WP)與電源事物聯盟(Power Matters Alliance,PMA) 在2015年年初合并而成,致力于整合磁共振與磁感應技術,推動統一的無線充電標準。支持該聯盟的成員超過195個,包括AT&T、Google、星巴克、高通、三星、Powermat、Ever Win Industries、Gill Industries、Peiker Acustic和SK Telecom等。
iNPOFi是一種新的無線充電技術,具備無輻射、高電能轉化效率、熱效應微弱等特性。實驗室數據顯示,iNPOFi產品的充電傳輸效率高達90%以上。iNPOFi以一顆1/4個硬幣大小的芯片為核心,可集成到任何設備中,采用該技術的充電設備包含電源發射裝置、電源接收裝置,支持低電壓供電、兼容USB供電、還可低溫充電。
Wi-Po磁共振無線充電技術利用高頻恒定幅值交變磁場發生裝置,產生6.78MHz的諧振磁場,實現更遠的發射距離。該技術可應用于手機、電腦、智能穿戴、智能家居、醫療設備、電動汽車等場景,通過藍牙4.0來實現通訊控制,可支持一對多同步通信,具有過溫、過壓、過流保護和異物檢測功能。
表格2 支持無線充電的各類產品
截至2019年8月,市面上有超過155款手機和多款智能手表、TWS耳機具備無線充電功能,它們均為支持小功率無線充電的消費電子類產品。
而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仍在研發測試階段,奧迪、寶馬、奔馳、沃爾沃、豐田等車廠以及高通等通信公司都在研發該類技術。其中,奧迪的無線充電技術方案主要針對傳輸過程中效率流失的問題;寶馬與奔馳合作研發的無線充電技術已經應用到了寶馬i8車系上;沃爾沃也已經完成了電動汽車車載無線充電系統測試。
目前,在國外也有一些成功案例,如2014年韓國鋪設了一條長達12公里的無線充電路段,車輛行駛在路上可邊開車邊充電;2018年7月,寶馬向市場投放了其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。電動汽車只需停放于充電底座正上方,按下啟動按鈕,即可開始充電。此系統支持安裝在私人車庫,其功率為3.2kW,3.5小時內可充滿BMW 530e iPerformance PHEV的電池。
無線充電主要由接收端和發射端組成。發射端與電源連接負責發射電能,無線發射線圈只能把能量傳遞出去而不能接收能量,接收端一般安裝在電子產品上,負責接受電能。其中,接收端的上下游產業鏈主要分為芯片、磁性材料、傳輸線圈、模組制造、系統集成。發射端的上下游產業鏈主要分為芯片、線圈模組、方案設計。
無線充電領域接收端的芯片與系統集成設計的利潤較高,各占充電產業鏈三成的利潤,同時其技術壁壘也較高。接收端對芯片的大小、控制和穩定性有很高要求,主要以IDT、高通、博通、ST、易沖無線、羅姆半導體為代表。系統集成方面需要手機系統設計積累,主要以IDT、三星、蘋果、易沖無線等企業為代表。
發射端芯片部分,國內外參與的廠商眾多。一線廠商更看重定頻、FOD異物檢測功能和快充等性能,以國外芯片廠商為主,主要有IDT、TI、ST、ADI、高通、博通、東芝、NXP/Freescale、安森美等企業為代表。國內廠商的產品性價比優勢明顯,在發射端芯片市場上有較高的占有率,主要以中興通訊、勁芯微電子、上海新捷、易沖無線等企業為代表。
《國際電子商情》小編匯總了包括系統集成、方案設計、芯片、接收端模組/線圈、隔磁片、磁性材料等全產業鏈企業供讀者參考。(如有疏漏,敬請諒解。)
表3 無線充電全產業鏈盤點
觀察上表可知,國內無線充電產業鏈初具規模,技術壁壘較高的環節也有國產企業打入產業鏈。比如前文所述的系統集成、芯片環節,國內的易沖無線在這兩個環節均有不錯的表現;磁性材料和傳輸線圈環節技術壁壘相對較低,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爭奪市場的趨勢明顯;模組封裝制造環節的技術壁壘低,利潤非常低,主要參與者為國內廠商;隔磁片、膠帶、雙面膠、點膠機等環節,國內企業占比優勢更加明顯,不過這或許意味著這些環節的利潤過低,不太能引起國際企業的關注。
目前,市面上針對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技術尚未有統一的標準。若新能源汽車主機廠的無線充電技術協議不一樣,那么終端的無線充電設備就無法生產和普及。根據規劃,2020年無線充電互聯互通的標準才會頒布,2022年,針對無線充電設施標準才會頒布,在這之前想要普及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非常困難。
值得注意的是,支持Qi標準的無線充電方式在手機上已有一定的出貨量,相信隨著技術的進一步完善,其出貨量將會有更大的提升。據Canalys預計,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為13.9億臺。如果無線充電在智能手機上的滲透率超過50%,以單價以20-40元的無線充電模組價格計算,未來手機無線充電的市場規模至少將超過139-278億元。
當然,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也將推動無線充電的發展。據Allied Allied Market Research數據顯示,未來8年內,無線充電市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將會達到38.7%。對產業鏈而言,無線充電市場的爆發意味著巨大的商機,未來兼容性高的產品或將受熱捧,只有那些保證品質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中脫穎而出。
我公司專業SMT貼片加工各類電子產品,加工無線充電產品已經非常成熟,歡迎客戶來工廠視察!
spn@lgcdz.com
0755-89989109
0755-28830280
820550568 1002600563